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China 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联系热线:010-64693287 / 010-64693285

《暖通空调防控PM2.5对策》专题交流会总结

  • 作者:
  • 中国暖通空调网
  • 发布时间:
  • 2014-11-06

时   间:2014年10月29日8:30-12:00
主持人: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   张寅平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   宋高举(原为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副理事长/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沈恒根)
地   点:天津香格里拉酒店一层石榴厅


      随着雾霾的“肆虐”,人们对颗粒物尤其是PM2.5的控制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的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对PM2.5研究的积极性高涨。有关设备生产厂家也开始了相关的技术应用和设备的开发工作。2014年10月29日上午《暖通空调防控PM2.5对策》专题交流会在第十九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上召开,与会人员对相关的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会议期间提问和发言踊跃,整个会场互动交流热烈。本次会议参会人数平均150人,高峰时人数在180人~200人。邀请报告和技术交流报告共9个。


      一、理论分析及综述
      清华大学张寅平教授分析了我国PM2.5污染的状况,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直接把大气颗粒物暴露与疾病死亡率关联欠科学、室内污染物控制的通风和净化存在的问题、二次污染物成分和产生机理不清晰、PM2.5和复合污染暴露水平的确定等,并分析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东华大学沈恒根教授对目前过滤器存在的问题、过滤器检测标准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空气过滤技术的研究前沿:PM2.5净化用空气过滤器测试标准研究、复合滤料及过滤器性能研究、室内空气净化效果实测、过滤模型的研究、功能性滤料研究、净化器气流组织研究。
      东华大学方敏博士针对人生活或工作所处的建筑环境,对人体呼吸与建筑环境空气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在建筑环境中人体每次呼吸摄氧量、人体运动状态的摄氧量、人体呼吸次数的计算公式。针对建筑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控制,重点说明了颗粒物在呼吸道各部分的沉积关系,给出了室内人员呼吸空气量、吸入有害物量的计算公式。

      二、室内外环境PM2.5浓度测试
      北京工业大学王平测试了某办公建筑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针对北京临街办公建筑进行了连续实时监测(2013年7月2014年6月),经过实测数据分析,初步认识了室内外PM2.5浓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室内外PM2.5浓度(I/O)比预测模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司鹏飞对西安市某临近道路的高层建筑室内外颗粒物浓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室内外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临近道路的高层建筑,其室内PM2.5浓度受室外浓度影响大于PM1.0和PM10
      同济大学房艳兵通过实测数据建立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并对室内微生物浓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ARIMA模型法能较好的用于室内微生物浓度的预测。

      三、过滤材料及设备研究
      东华大学吴伊人提出了一种利用家用立式空调器加装滤料构成空气净化装置净化住宅环境PM2.5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空气净化器相比,加装滤料的空调器运行20min内对室内PM2.5的去除率为一般空气净化器的2.8~3.7倍。
      东华大学夏婵对目前个体防护常用的非荷电口罩(如棉质口罩、无纺布口罩)、荷电复合口罩滤料进行了过滤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30~85L/min流量范围内,非荷电口罩滤料的阻力区间为12~470Pa;过滤效率为19%~65%;荷电复合口罩的效率均为85%以上,阻力在120~650Pa之间,具有高效低阻特性。

      四、工程应用
      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吴小泉针对不同的环境提出了针对PM2.5的解决方案,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案例。

      五、技术交流效果
      从技术报告、与会人数、互动交流情况可以看出,本次会议对PM2.5有关问题的技术交流效果好,受到的关注度较以前有比较大的提高,达到了很好的技术交流的目的。
      根据本次会议的情况,拟在2015年的全国通风会议期间设置专题讨论会,进一步对该问题进行技术交流,促进暖通空调防控PM2.5对策和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