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China 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联系热线:010-64693287 / 010-64693285

关于印发《江西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作者:
  • 中国暖通空调网
  • 发布时间:
  • 2020-01-19

赣发改环资﹝2020﹞34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有关单位,赣江新区管委会:

       《江西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实施方案》已经中共江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        江西省科技厅       
2020年1月13日              

江西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实施方案

       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技术。为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9]689号),结合我省实际,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江西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全会有关部署和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理念、市场导向、完善机制、开放合作,以激发绿色技术市场需求为突破口,以壮大创新主体、增强创新活力为核心,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资源高效配置、成果转化顺畅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研究开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贯通融合,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支撑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强化,基本建成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走出一条绿色技术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道路。

       培育10家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省级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60家省级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培育20家企业创建省级绿色企业技术中心,培养100名绿色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组建10个绿色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50个农业科技园、100个星创天地。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平台、绿色技术产业基地、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等系统布局,形成全社会协同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及区域合作开发的良好氛围。

三、重点任务

       (一)精准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

       1.强化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一批省级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和省级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支持一批企业创建省级绿色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优势领域的企业申报国家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或龙头企业。

       加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财政资金支持的非基础性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均须有企业参与。省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重点项目由企业牵头承担的比例不少于60%。(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绿色技术创新活力

       健全科研人员评价激励机制。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质量、贡献、绩效在科研人员考核与职称评定晋级中的比重。鼓励科研人员或研发团队以技术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的净收入、股份或出资比例可提取60%-95%奖励给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团队,其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明确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奖励现金收入不计入科研单位绩效工资总额,符合现行税收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减按50%计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鼓励向作出突出贡献的绿色技术创新人员倾斜。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深入实施省“双千计划”,依托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等省部级以上平台,积极引进绿色技术领域院士团队、海外高端人才、省外领军人物,带动本地科研人才培育。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机构开展绿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引导技术技能劳动者在绿色技术领域就业、服务绿色技术创新。推动和完善科技服务制度,打造面向基层的绿色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科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

       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按有关政策到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任职兼职,期间获得的创新成果可作为职称评定依据。规范高校聘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级工程师担任产业教授和技术导师,全面落实绿色技术领域高等教育和研究的“双导师”培养模式。

       强化产学研金介的协同创新。组建一批由企业牵头的绿色技术创新联盟和协同创新体。积极推动技术创新联盟和协同创新体联合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形成一批具有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绿色技术新产品。

       加强第三方专业机构中介市场培育。大力培育服务高校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与产品开发的中介市场,规范第三方专业机构市场行为。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和发展绿色技术重点行业产品设计、研究开发、技术转让、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创新创业等专业科技服务,形成产学研金介科技服务链。(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人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

       优化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布局,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领域产业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省内研发平台申报国家级研发平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农业科技园、星创天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文明示范县、科技合作基地等绿色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加强绿平台(中国科协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应用,强化各类平台、基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推动基地平台设备(设施)、绿平台、监测数据与信息、研发成果向社会开放共享。

       支持野外观测研究站与研究基地的建设,加强省内外各类鄱阳湖保护研究平台和基地的共建共享,合力推进鄱阳湖生态修复与保护、红壤丘陵生态恢复与合理开发。(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省科协、省科学院等参与)

       (二)建立完善绿色技术创新的导向政策

       1.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方向指引

       着力落实国家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绿色技术与装备淘汰目录》,统筹科技创新专项、生态补偿资金,倾斜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技术改造与设备升级。稳步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在绿色技术领域布局一批重点研发项目,着力突破关键材料、仪器设备、核心工艺、控制装置的技术瓶颈,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绿色技术。

       实施绿色技术需求导向的考核机制。对政府支持的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科研项目实施差别化的立项、验收与考核评价机制,强化里程碑管理和现场验收,重点关注技术的成效、市场价值与示范推广价值。(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绿色技术标准引领

       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建设,重点开展生态环境污染防治、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生态保护修复、河湖长制、城市绿色发展、新能源、能耗和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研制,明确绿色技术关键性能和技术指标。强化标准的贯彻实施,重点落实能效、水效、能耗限额、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标准,并实施效果评估,开展燃煤锅炉专项整治工作,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和工艺设备绿色升级改造。(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等参与)

       3.实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贯彻落实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执行国家相关部委制定的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鼓励政府事业单位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再生产品。督促各单位落实节能产品强制采购、环境标识产品优先采购,加大对未按要求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的处罚力度。鼓励国有企业等其他单位或企业自主开展绿色采购。

       发挥政府采购的示范引导作用。遴选市场急需、具有实用价值、开发基础较好的共性关键绿色技术,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或奖励补贴等方式向社会免费或优惠推广应用。(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国资委等参与)

       4.支持绿色技术创新评价和认证

       鼓励产品绿色(生态)设计,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示范。推动企业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建立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回收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基于绿色技术标准,重点对农产品、中草药、建材等主要产品,从设计、材料、制造、消费、物流和回收、再利用环节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绿色认证。加强绿色技术认证市场的培育,推行绿色技术产品第三方认证,对认证机构实行认证结果的连带责任。(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着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示范

       1.完善绿色技术成果市场交易服务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绿色技术服务网络。加强我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省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省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功能齐全、查询便捷、精准匹配、高效协同的网络体系,集聚绿色技术成果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资源,开展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对接服务,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与企业、创业者与投融资机构及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线上线下精准对接,吸引更多高质量绿色技术在省内落地转化。

       强化各类科技中介机构能力建设,重点培育一批主攻绿色技术领域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完善多层次技术转移人才发展机制,加强绿色技术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项目实施、专业培训、专家精准帮扶、科技特派团服务等手段,培育一批专(兼)职技术转移人才。(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管局、江西银保监局、江西证监局等参与)

       2.健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强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客之家和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建设绿色技术中试公共设施。实施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推动实用绿色技术向农业农村转移转化。

       出台绿色技术创新初创企业和成果转化扶持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健全绿色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扶持初创企业和成果转化。鼓励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对初创企业和成果转化开展服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置专职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创新型岗位,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遴选一批重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支持申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生态环境厅等参与)

       3.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综合示范

       选择绿色技术创新基础较好的城市,积极申报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鼓励创新“科学+技术+工程”的组织实施模式,组织优势创新力量,实施绿色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支持南昌、赣州、吉安、萍乡等城市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绿色建筑、节能节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等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政策管理创新协同发力。

       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推动国内外先进绿色技术成果在江西转移转化。推动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抚州国家绿色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萍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鹰潭等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井冈山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转变为绿色技术创新集聚区。推进绿色制造示范试点建设,重点打造赣江新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科学院等参与)

       (四)大力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环境

       1.加强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

       实施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十百千万”升级工程。加快绿色技术专利产业化、产品化,培育一批绿色技术知识产权龙头企业,组织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孵化中心建设和资金扶持,实施《关于加快提升专利质量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加强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服务,建立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审查快速通道,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建立和完善全省绿色技术知识产权统计监测制度,加强统计监测。建设知识产权维权队伍。依法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进行警示标注,在市场准入、招投标等方面进行限制、禁入等联合惩戒。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等参与)

       2.加强绿色技术创新金融支持

       构建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绿色金融标准化建设,规范、引导和监督金融机构有序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贯彻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技术贷款政策、公募和私募基金绿色投资标准与行为指引、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品应用的保险政策,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贷款和项目融资。推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映山红行动”,助推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在交易所上市、新三板挂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或信息展示。推进专利金融互动,开展绿色技术专利质押融资、商标质押融资。建立对绿色技术创新信贷及担保的风险补偿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在赣江新区实施绿色金融扶持绿色技术创新试点,扩大赣江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面,稳步推进建筑工程绿色综合保险试点和清洁能源指数保险试点。

       拓宽绿色技术创新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发挥省发展升级引导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设立绿色技术创新子基金,加大对重点绿色技术转移早期项目的投融资支持。选择在畜禽养殖大县复制推广养殖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

       建立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环保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江西省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色金融子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与绿色企业依托平台开展融资对接,推动金融机构与环保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重要支撑。(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保监局、江西证监局、省金融监管局、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赣江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全社会绿色技术创新

       举办绿色技术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对获奖企业、机构和个人予以奖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办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对攻克绿色重大关键技术、创造显著社会经济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个人或组织,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给予科技奖励。

       利用生态文明月、科技活动周、节能宣传周、环境日、低碳日、地球日、科普日等活动平台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文化主题活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信息和知识传播,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协、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搭建绿色创新技术合作交流平台

       1.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

       鼓励我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在海外科技园、科技合作基地和海外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中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引领,引进国际先进绿色技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江西转化落地。举办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生态文明论坛等,推动全球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江西集聚、展示和转化。落实国家关于国外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在国内设立绿色技术创新园区或建设“园中园”的优惠政策。支持中美绿色基金通过“产业+技术+资本”创新合作模式深度参与赣江新区智慧新城建设。

       构建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国际转移平台。加大我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领域绿色技术成果宣传力度,支持省内绿色技术、产品、标准、品牌走出去,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国际转移。(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金融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深化绿色技术创新区域合作

       深化与泛珠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科技合作,积极构建以技术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区域协同推进模式。加强与福建、贵州、海南等其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技术标准化合作交流,强化绿色技术标准化研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数据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技术标准化成果互学互鉴。(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牵头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组织协调工作。各设区市、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责与分工,加大投入力度,及时部署各行业绿色技术创新工作,协调推进绿色技术创新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实施,落实各项任务措施。

       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创业领域的行政审批清理力度,建立由市场和企业决定竞争性绿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开发、交易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牵头)

       (二)强化评价考核

       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智库服务体系、绿色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将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及推广应用纳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内容。(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三)加强示范引领

       发挥各类示范区、平台与基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集聚作用,探索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管理制度协同发力的有效模式。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典型案例总结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加强推广应用。(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